“多囊”不是病?是女性的自我保护机制?尊嘟假嘟?
近日,一则“多囊是女性身体的保护机制”的词条登上热搜,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和热议。不少专业人士也对该热搜进行了驳斥,直言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,以下简称多囊)并不是女性身体的保护机制,而是一种病,且和多种疾病有关联。
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小小的误会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吧。
“多囊”不是身体保护机制
“多囊”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简称,它不是“身体保护机制”。事实上,多囊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、高雄激素血症、肥胖、胰岛素抵抗、不孕等。
目前多囊的诊断有三个标准:
1、月经稀发或闭经
2、高雄激素血症
3、超声检查诊断多囊卵巢
其中第一个标准月经失调是必不可少的。而高雄和B超的多囊改变,两个只要具备一个,且排除了其他疾病,就可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了。
多囊的影响贯穿女性一生
1.胎儿期
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、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影响胎儿宫内发育,可能出现早产、低出生体重等情况,影响新生儿的存活率及健康。
2.青春期
多囊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因雄激素增高,可能出现痤疮、多毛及肥胖等症状,还可能出现月经稀发、闭经或者无排卵性的异常子宫出血。
3.育龄期
高雄激素影响卵泡发育及卵泡质量、黄体质量、子宫内膜容受性,也会降低受孕机率,增加自然流产率;
因为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,患妊娠期糖尿病、妊娠期高血压、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也较健康人群高。
4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
多囊女性肥胖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脂肪肝等代谢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,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表现更为明显。
因为月经不规则,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的作用,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、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也会升高。
得了“多囊”该怎么办?
多囊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,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,也是一种内分泌紊乱性疾病,受到表观遗传和环境,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等。
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作为一种慢性病进行管理和治疗,强调以临床表现为主的分年龄段的个体化管理。
从临床上看,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,控制饮食,少吃高热量的食物,多运动,减重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通过药物治疗,很多患者可改善病情。
对于多囊导致的女性不孕,通过生活方式干预,如减重,增加体育锻炼,以及调整身体体质和纠正代谢异常等,在临床上可以实现女性自然受孕。
需要强调的是,对于多囊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解决当前的生育或月经问题,还需要重视远期并发症的预防,实现长期健康管理。